太岁殿
中 国 古 人 以 天 干 地 支 相 配 合 纪 年 , 六 十 年 一 个 轮 回 。 每 一 年 掌 管 人 间 吉 凶 祸 福 的 尊 神 就 是 太 岁 神 。 善 信 弟 子 出 身 年 的 太 岁 神 称 为 本 命 太 岁 ,当 年 的 太 岁 神 称 为 值 年 太 岁 。 太 岁 信 仰 由 来 已 久 ,很 早 就 随 着 中 国 东 南 沿 海 的 移 民 来 到 新 加 坡 。 韮 菜 芭 城 隍 庙 的 六 十 太 岁 分 灵 自 北 京 白 云 观 元 辰 殿 , 1993 年 由 中 国 道 教 协会 副 会 长 黄 信 阳 道 长 亲 自 主 持 开 光 典 礼 。 韮 菜 芭 城 隍 庙 的 太 岁 殿 中 央 供 奉 斗 母 塑 像 ,斗 母 法 象 三 目 、 四 首 、 八 臂 , 其 法 相 象 征 “ 道 体 ” , 手 持 日 月 二 轮 应 阴 阳 二 气 , 而 四 首 应 四 象 , 八 臂 应 八 卦 ,持 宝 杵 以 降 魔 御 患 , 执 孤 矢 以 救 劫 消 灾 , 振 法 铃 以 济 人 度 鬼 。道 教 认 为 斗 姆 是 元 始 天 尊 本 身 的 纯 阴 所 结 , 为 九 星 之 母 , 主 天 地 万 物 之 生 。 她 是 六 十 太 岁 之 母 , 神 态 慈 爱 端 庄 。 屋 顶 有 北 斗 七 星 图 , 悬 挂 七 星 灯 。 “ 六 十 甲 子 太 岁 ” 围 坐 太 岁 殿 左 右 两 旁,均 附 有 姓 名 、 身 份 , 神 态 各 异 , 栩 栩 如 生 , 颇 为 壮 观 。
新 加 坡 华 人 传 统 上 只 供 奉 一 尊 “ 值 年 太 岁 ” 。 韮 菜 芭 城 隍 庙 则 成 为 拜 六 十 尊 太 岁 的 领 导 者 。 每 年 农 历 正 月 初 四 日 起 至 月 底 , 为 敬 拜 太 岁 吉 日 , 在 此 期 间 , 韮 菜 芭 城 隍 庙 举 办 “ 拜 太 岁 ” 仪 式 :每 天 早 上 七 时 至 晚 上 八 时 半 , 本 庙 资 深 道 长 在 六 十 太 岁 殿 为 信 众 诵 经 祈 福 、 消 灾 解 厄 , 祈 祷 新 的 一 年 平 安 顺 利 。 拜 太 岁 仪 式 由 全 真 派 道 长 主 持 , 参 与 拜 太 岁 的 信 徒 需 要 先 填 写 一 道 疏 文 ,然 后 跟 随 道 长 在 “ 太 岁 殿 ” 内 祭 拜 。 完 毕 后 将 疏 文 焚 化 , 祈 求 吉 祥 如 意 、 平 安 顺 利 。 年 初 拜 太 岁 祈 求 平 安 , 年 末 自 然 也 要 谢 太 岁 答 谢 神 恩 。 谢 太 岁 也 叫 还 太 岁 , 一 般 在 农 历 十 一 月 进 行 。 岁 末 , 韮 菜 芭 城 隍 庙 还 举 行 谢 太 岁 大 法 会 。 资 深 道 长 主 持 斋 醮 科 仪 , 为 信 众 消 灾 祈 福 。
六十太岁分别为
甲子金辩 乙丑陈材 丙寅耿章 丁卯沈兴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济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施广 乙亥任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鲁先 己卯龙仲 庚辰董德 辛巳郑但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 乙酉蒋崇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郑铛 己丑傅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单
甲午章词 乙未杨仙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太
庚子卢秘 辛丑杨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诚 乙巳吴遂
丙午文哲 丁未缪丙 戊申徐浩 己酉程宝 庚戌倪秘 辛亥叶坚
壬子丘德 癸丑朱得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杨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党 庚申毛粹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充 癸亥虞程

1924 1984 2044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传略
甲子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山阳(今陕西省东南部的山阳县),原名金濂,又名金辨。金辨在明代正统三年(1438年)升为佥部御史,协助处理宁夏地区的军事事务。在任内,金辨推举贤德的人才,任用有才能的人,一心造福百姓,受到众人一致称赞,称他办事公正无私。

1925 1985 2045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传略
乙丑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名叫陈材,字俊卿。正统丁卯年(1447年)科考中举人。因在考场失火时奋不顾身救出其他考生而名扬天下。

1926 1986 2046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传略
丙寅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鲁地(今山东省境内),原名耿章光,又名耿章。出任县官不惜丢官为民请命。当地百姓怀念他的恩德,后来在他仙逝以后把他列入“名宦”,每年祭祀。

1927 1987 2047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传略
丁卯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名叫沈兴。沈兴强壮精悍,眼睛明亮,炯炯有神,做事足智多谋,说话光明磊落。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建宁右卫指挥使司的后所百户。他建造城墙,固守防护。对外挡住了盗贼的侵犯,对内保护了百姓的治安。于是,建宁的民众都能安居乐业。

1928 1988 2048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传略
戊辰太岁在三国时代降生在河南(今河南省地区),名叫赵达。赵达思维精密,少年时学习方术,他观测天象,发现东南方有王者之气,投身于孙权。其精通推算之术,深究算术的原理,因此遇到难题也能立刻推算成功。每次都能帮东吴孙权预测到出兵结果,孙权曾求其术未成,故怠慢赵达,赵达一生未当官。

1929 1989 2049 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传略
己巳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名叫郭灿。郭灿任直隶知府时选拔精锐的将士歼灭了盗贼,保卫一方百姓。其主张宽容和解,而且宽严适当,事事斟酌民众的利益和损失,执行法规制度一丝不苟。

1930 1990 2050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传略
庚午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深州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市),名叫王济。雍熙年间(984-987年),出任镇州通判(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王济性格刚强正直,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并上书给太宗,提出治理天下、爱护百姓的办法。其中重要的有十项,包括:选择左右大臣,区别贤德和昏愚,矫正名器,去除繁冗的招待等等,所言都能够切中时弊。

1931 1991 2051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传略
辛未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陇西(今甘肃省东部的陇西地区),名叫李素。李素通晓经书出任衢州刺史不畏强势讨伐判贼,受百姓爱戴。元和五年(810年),李素任河南少尹,行大尹的权力,每年减免百姓赋税五十万,李素处理事务,常常毫不张扬,却常常名扬天下。

1932 1992 2052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传略
壬申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三万卫(今辽宁省开原县和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名叫刘旺。刘旺任都指挥使,性格刚强正直,敦厚好学,处世行为都能按照纲常名教行事。为了巩固边防,刘旺鞠躬尽瘁,不幸英勇地献身在边境战场上。

1933 1993 2053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传略
癸酉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灵州(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县),名叫康志睦,又名康志。康志善于骑射,讨伐叛贼有功,敕封为会稽郡公;康志的父亲康日知曾经以谋略阻止了李惟岳的叛乱;康志的儿子康承训平定了南诏的侵犯边境,粉碎了徐州勋的谋反,斩贼首万余人。康志合家都是忠君爱国的良臣。

1934 1994 2054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传略
甲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桂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名叫施广。施广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典籍,生活刻苦,一丝不苟。任训导以后,制订了学事教规,严格执行,举措完全是一名称职的教师。训导学生,自尊自严,孜孜不倦,因此,施广的学生个个对他心悦诚服,勤奋学习,行为谨慎。在告老还乡的时候,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受到乡邻们一致的推崇和好评。

1935 1995 2055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传略
乙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建宁府(今福建省建宁县),名叫任保。任保升为建宁府同知。倭寇侵犯边境,任保统率兵力,与士兵共同战斗,任保统率的兵士精神振奋,在海上打败了倭寇,并且俘获和斩首百余人。第二年,倭寇平定,任保升迁为山东布政使参政。

1936 1996 2056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传略
丙子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名叫郭嘉。郭嘉,字符礼,为人慷慨,生有大志。出任广宁路总管(治所在今辽宁省北镇县)时辽东地区盗贼猖獗,社会动荡不安。郭嘉独治孤城,外无支援,自己奖励守城的义士,鼓舞他们英勇护城。郭嘉杀了盗贼的来使,打开城门,亲自督战,终因势孤力竭而牺牲。朝廷封赐郭嘉为“忠烈”,每年奉祀。

1937 1997 2057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传略
丁丑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婺源(今浙江省婺源县),名叫汪文。汪文体格魁梧,强筋有力,善于智谋。宝庆二年(1226年)盗贼泛滥。在征讨时,汪文因军心发生动摇,提出远交近攻的机谋,带领士兵将盗贼窖藏的粮食先行夺取,解决军队缺粮,盗贼之乱也得以平息。为了奖励汪文屡战有功,朝廷就授予他“神策将军”的封号。

1938 1998 2058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传略
戊寅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西大通(今青海省大通县西),名叫鲁鉴,也名鲁先。成化十七年(1481年),充任左副总兵,协助守卫甘肃,接着又任总兵官,镇守延绥地区。鲁先为官,有才能,又勇敢。遇到敌人,常常冒着弓箭和石块的危险冲锋在前。弘治十五年(1502年),鲁先仙逝,被追封为右都督。

1939 1999 2059 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传略
己卯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永新(今江西省永新县),名叫龙崇,也叫龙仲。陈恺统帅九江的时候,慕名以重金礼聘他。龙仲建议建造永新城墙,使得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龙仲曾协助编修《中兴政要》和《宋朝帝学增释》二百卷,被授予儒林郎、史馆校勘等职。后来仙逝在京城官邸。用皇帝诏书上的评语,在墓碑上称其为“忠勤先生”。

1940 2000 2060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传略
庚辰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乐安(今江西省乐安县),名叫董德修,也叫董德。董德勤奋读书,常常忘记疲劳,性格稳重,待人厚道,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就隐居草野,努力治学,在生活中,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乐于行善,能够分割产业救济穷苦人家。

1941 2001 2061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传略
辛巳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歙(今安徽省歙县),名叫郑旦,也叫郑但。郑但曾经任浙江右布政使,善于作诗,有诗人名望。他的诗歌有名句,例如:“花明沛上宴,香起洛中尘”;“河影城头坠,秋声塞上生”;“棘道黄云上,蛮村白草傍”;“箐道千盘临戌堡,山城百雉入边州”。郑但的诗句没有轻浮的靡靡之音,只有浑沦的自然之气。当时人评价郑但家庭敦厚伦理,官场勤奋廉洁,道德人品都融会在他的诗歌之中。

1942 2002 2062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传略
壬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铜陵(今安徽省铜陵市),名叫陆明。陆明是天顺六年(1462年)壬子科的举人,一生酷爱读书,几乎没有一天释卷。其为官,按照原则行事,从不讨好上司。办事坚定而严格,措施处理恰当而得体。凡是兴建大型土木工程之类事,老百姓常常还没有感觉劳烦,而工程已经完成了。

1943 2003 2063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传略
癸未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一带),名叫魏仁。魏仁永乐元年(1403年)科考中进士,出任训导。魏仁不畏艰难求见皇帝,恳切地请求为老师平冤,感动了皇帝,终于为老师昭雪了耻辱。

1944 2004 2064 甲申太岁方杰大将军传略
甲申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福建,名叫方杰。方杰在嘉定年间(1208-1224年)任同安县(今福建省同安县)的知县。在任内,方杰减少百姓赋税的催交,昭雪民间冤案和处理久滞未清的案件,兴修河流堤防,清算民间田亩的不实之数,勤奋从事县官政务,提倡对于民众的教化,不阿谀上司,不宽容权贵。当地的父老乡亲称方杰的治理有“三善”,一是田地中没有荒芜的,二是市集上没有游手好闲的,三是监狱里没有逾期未决的。同安百姓都称颂方杰的功德。

1945 2005 2065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传略
乙酉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市),名叫蒋尚,又名蒋崇。蒋崇从小谦虚诚恳,不说假话,安分守己,忠厚老实,从不虚伪张扬。家境困难还时常无私为奉献,乡里的百姓都很尊敬蒋崇的崇高德行。

1946 2006 2066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传略
丙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闽地(今福建省),名叫白叔敏,也叫白敏。洪武十八年(1385年)白敏任潮州知府(今福建省潮州市)。任内兴办学校,自身保持清正廉洁。其子孙也都遵循他的教导,生活清白朴素,上奏朝廷请求为贫困百姓免除税粮。因此,潮州的百姓都怀念白敏的德政。

1947 2007 2067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传略
丁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湖广(今湖北省、湖南省、广西省和广东省地区),名叫封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湖广岳州知府内亲自接见并劝降落难为盗贼的平民。逢到灾荒之年,封济还设置义仓以防止荒年之乱,并且向皇帝上奏常平济籴法。皇帝嘉奖封济的为政,于是提拔他出任户部侍郎。

1948 2008 2068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传略
戊子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名叫邹铛。邹铛任通政期内,品性廉洁,处理事务精密详细,政务崇尚道德教化,不主张苛刻和虐待,不畏避权势威胁。由于邹铛所到之处都能排斥腐败,去除奸恶,因此得到百姓爱戴。

1949 2009 2069 己丑太岁傅佑大将军传略
己丑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名叫傅佑。傅佑很有治政的能力。在任官内,考虑到运粮到边境,百姓力量难以承受,命令将运粮改为运送钱财,让军队就地用钱财购粮。百姓免除了运输粮草的困苦,而军队也有足够的粮食使用。后升迁为龙图阁学士,掌开封府知府的权力。

1950 2010 2070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传略
庚寅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新昌(今浙江省新昌县),名叫邬桓。邬桓自幼喜欢学习,有志向,重品节,处处节约,常常施舍帮助他人。在宣德年间(1426-1435年任溧阳县县丞(今江苏省溧阳县)内,扶助弱小,压制强暴,去除腐败,减少弊端,溧阳的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溧阳的百姓思慕邬桓的恩德。

1951 2011 2071 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传略
辛卯太岁在东晋时降生在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一带),名叫范宁。为人有豪气,有才气,专心治学,博览群书,不事虚伪,讨厌浮躁。在任职期内范宁广泛设立乡学,用自己官俸资助办学的经费,开创了经学传承的好风气。

1952 2012 2072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传略
壬辰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名叫彭泰。彭泰任侍讲,为人刚正不阿,政务勤恳,与百姓共甘苦。

1953 2013 2073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传略
癸巳太岁在汉代时降生在陕地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名叫徐单。徐单自幼练习武术,慷慨勇猛。跟随班超,打败了蕃辰,斩杀千余人。后又提升徐单为军司马,同班超一起攻破乌孙。从此,西域五十余国都纳入汉朝属国的版图之中。

1954 2014 2074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传略
甲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泾县(今安徽省泾县),名章词。章词精通文章,有才能,有谋略,为人稳重,热心教人,以身作则。在任训导期间,劝导百姓勤奋务农,每年都获丰收。当倭寇来侵犯时,他不顾危险亲自打开城门,救出老百姓。任内仙逝,深受百姓尊崇爱戴。

1955 2015 2075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传略
乙未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淄齐之地(今山东省中部),名叫杨仙。少好仙术,淡薄名利,隐游诸山,从不追求世俗的利益,也不拘泥世俗礼仪。说话简短,意义精炼,预测事物,准确如神。

1956 2016 2076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传略
丙申太岁在春秋时期降生在齐国的颖上(今颖河之滨),名管敬仲,字仲。管仲在齐国担任宰相的职位时以齐国滨海之宜,提出治国以定人之居,治人以三选为上卿,治法以择善而用之,治军以内政寄军令,治税分肥瘠而征收,通货积财,富国疆兵,与俗同好恶。对外则招携以礼,尊敬他国国君,抵御蛮夷入侵,团结各方诸侯,于是,齐国就强大起来,成为诸侯中的霸主了。管仲著有《管子》,其中记载有他治国理身的思想。

1957 2017 2077 丁酉太岁唐杰大将军传略
丁酉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安乡(今湖北省安乡县),名叫唐杰。自幼练习武艺,力量奇大,科考中武举人。立了平定南方盗寇动乱的奇功。其功勋和德行,受到普遍的推崇。

1958 2018 2078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传略
戊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保德州(今山东省保德县一带),名姜武。崇祯(1628-1643年)十五年(1642年),姜武亲自率军血战贼军,由于力量耗尽,在怒斥贼军中英勇牺牲。后被赠进荣禄大夫,右都督廕外卫,世袭总旗。

1959 2019 2079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传略
己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名谢太。他拾得贵重钱财并不据为己有,而是耐心等待失主并归还,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后来他的子孙科举夺魁,成为翰林。

1960 2020 2080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传略
庚子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名卢秘。熟读经史,融会贯通,精于文章、书信和笔记的写作,被推荐为睢州同知(今安徽省睢县一带)。任期内一心为百姓,宁愿违背旨意也不忍困苦百姓去充当徭役。他在任期内仙逝时,睢州的官吏和百姓无不痛哭,塞满了道路。

1961 2021 2081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传略
辛丑太岁在汉代时降生在陕地(今陕西省一带),名叫杨信。元鼎年间(前116-前111年),汉武帝派杨信出使匈奴。杨信性格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忠贞不二,决不玷污自己作为汉朝使节的使命。

1962 2022 2082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传略
壬寅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鄠县(今湖南省炎陵县),名贺谔。他有才能,有谋略,善于攻战,并用自己的钱财资助元世祖的远征。仙逝以后,贺谔被追封为雍国公,谥号贞献。

1963 2023 2083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传略
癸卯太岁在北魏时降生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一带),名皮时。太和元年(366年),刘准、葭芦戌主杨文度谋反,占领了仇池(今甘肃省成县西北),皮时率兵讨伐并平定叛乱。其所到之处,弘扬朝廷的恩惠,宣扬军队的威严,受到百姓的拥护。仙逝后被赠谥号为“恭公”。

1964 2024 2084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传略
甲辰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渭南(今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一带),名叫李诚。他任三原县知县(今陕西省三原县)时性至孝,操履清洁,居官宽而能察,威以济惠,任德缓刑,劝农兴学,屏除奸盗,约束吏兵。他所管辖的境内,按照百姓家庭的贫富差别,分别承担军需。当时百姓都称李诚“循良”,赞扬他廉洁的德政。

1965 2025 2085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传略
乙巳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安徽(今安徽省内),名吴遂。嘉熙四年(1240年)任休宁县知县(今安徽省休宁县),大旱时,他亲自到城隍前为百姓祈求三天三夜,终得降雨,并减免百姓田租和赋役,全力救济困苦灾民。

1966 2026 2086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传略
丙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东莞(今广东省东莞市),名王缜。为人淳朴厚道,很少说笑。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任副都御史巡抚,嘉靖皇帝即位,他上疏陈述十件大事,即:扶正国家的根本,效法祖宗的德行,广泛访求民情,注重颁发诏令,禁止朝野奢侈,慕求贤德人才,体恤民众贫穷,端正民间习俗,恢复旧有制度,重视百姓性命。在任内仙逝,皇帝赐以祭葬。

1967 2027 2087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传略
丁未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汴地(今河南开封市),名缪丙。喜欢读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热心帮助他人,毫并不追求官职名利。靖康之难(1126年)时,缪丙从北方南迁到了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边种田,边读书,怡然自乐,过着“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仙逝的时候,留下《效颦集》传世。人们称缪丙的为人:性格成熟而孝顺仁爱,学问优异而足以为官。

1968 2028 2088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传略
戊申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越州(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带),名徐浩。徐浩特别善于写草书和隶书。人们形容徐浩的草书,像发怒的狮子从石块中跃出,干渴的骏马奔向清冽的山泉。徐浩有《太上皇诰册》,当时即被视作书法极品。唐德宗初年,授以彭王傅,进郡公衔。八十岁仙逝,赠太子少师,谥号定始。

1969 2029 2089 己酉太岁程宝大将军传略
己酉太岁在五代十国时降生在南汉(今广东和广西省地区),名叫程宝。后唐高祖时,承旨官职,忠勇不屈。长兴二年(931年)冬天,杨廷艺举兵叛乱,他带兵去救援并进攻交州,同杨廷艺叛军恶战,仙逝在沙场上。

1970 2030 2090 庚戌太岁倪秘大将军传略
庚戌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罗源(今福建省罗源县),名倪秘。倪秘,修长的胡须,宽阔的额头,气度非凡而行为朴实。同人交往,说一不二,始终如一。家庭富饶而生活勤俭节约。庆元五年(1199年)被特别提升,授以潮州秋曹的官职,在八十多岁时仙逝。

1971 2031 2091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传略
辛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闽县,名叶坚。他身高八尺,筋力超过常人,善于武艺,能骑马射箭。在科考中夺魁,成为武举人。当时,山中盗寇作乱,叶坚率领民众,修筑城墙,建造城堡,守护百姓,劝降盗寇。为人慷慨,通晓古今,讲究礼仪,从不阿谀权贵,奉承要人。

1912 1972 2032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传略
壬子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名叫丘德。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奉命出使金国,丘德等五人以副使名义随从。洪皓和丘德等人多次拒绝金国的高官地位和丰厚俸禄的诱惑,而被金国整整扣留了十五年。在被扣留期间,他们不断用诗歌和文章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1913 1973 2033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传略
癸丑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名朱得。洪武(1368-1398年)初年,率领上万户民众,跟随明太祖渡过长江,进入江东地区,收复了常州,武昌,苏州等地。因为建有战功而升迁为福州右卫,在任内勤于职守。

1914 1974 2034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传略
甲寅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县),名张朝。洪武(1368-1398年)初年,张朝任黄平军政修举。他天资稳重,厚道,智勇双全,特别能够锻炼战士,对于敌情的预测,料事如神。由于张朝严肃治理,盗贼都无处藏身,于是,黄平境内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

1915 1975 2035 乙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传略
乙卯太岁在元代降生在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名叫万清。性格沉静,稳重,注重个人的志向和节操。洪武(1368-1398年)初年,万清隐退避乱到闽地(今福建省内)。明太祖屡次征召万清,万清都以一个臣子不在二朝为官的理由加以拒绝。

1916 1976 2036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传略
丙辰太岁在隋代时降生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名辛亚。开皇(581-600年)初年,辛亚被授宣纳中士的官职,征讨动乱,升迁为扫寇将军。其管辖境内发生瘟疫时,他不顾危险亲自守候并照顾病人,用自己的钱财为病者买药。全境的百姓都称呼辛亚是“慈母”。

1917 1977 2037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传略
丁巳太岁在宋代时降生于侯宫(今福建省福州市一带),名杨彦。自幼机警聪明,超过常人,经常阅读前代贤人的文集,学习写作文章和诗歌。隐居在山水之间,自称是“东里野民”,其《归耕赋》抒发了回归乡土的心迹。仙逝时,被授迪功郎。

1918 1978 2038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传略
戊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安徽(今安徽省内),名黎卿。黎卿在宣德年间(1426-1435年),因文学和德行高于常人,升任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县)知县。因被人诬陷入狱十年之久,写作了《太平铙歌》、《鼓吹曲》、《太平》等歌颂皇室宗庙的祭祀乐曲。皇帝感叹黎卿的才能,释放了他,让他改任泌阳知县(今河南省泌阳县)。

1919 1979 2039 己未太岁傅党大将军传略
己未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名傅党。傅党任南剑知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一带),揭露奸恶,处理阴私,下属官吏再不敢欺负百姓。遇到有盗寇作乱,傅党亲自率领军队,奋力鏖战。盗贼都溃败而去。百姓欢乐地聚集城内,称呼傅党为“傅父”。

1920 1980 2040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传略
庚申太岁在金代时降生于临潢长泰(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名毛梓。性格勇猛,善于弓箭。辽时各地盗寇群起,朝廷招募勇士,毛梓应募,并且因为抓捕盗贼有功而被授予东头供奉官职。天眷年间(1138-1140年),被授予燕京曲院都监,任期内大小官吏和庶民百姓始终对他又敬畏又热爱。

1921 1981 2041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传略
辛酉太岁在元代时降生于河南(今河南省内),名石政。泰定年间(1324-1327年)担任万泉尹(今山西省万荣县)。他正直而不奢华,勤奋而又谨慎,政事处理廉洁而公平,善于教化平民百姓,待人仗义,耿直不屈,处理各类纠纷和罪错,公正无私,因此监狱中从来没有冤错案件。一生为官,刚强正直,从不阿谀权贵,坚持原则,超过常人。

1922 1982 2042 壬戌太岁洪充大将军传略
壬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名洪充。弘治(1488-1505年)初年,擢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一带)的边境防御,增建边塞墙垣设施,减少秋冬驻防兵力,并在其管辖地区沿河开凿水渠,屯种养兵。正德五年(1510年)春天,盗寇泛滥,洪充就制订了破贼方略,将盗寇全部捉拿归案,因为平定盗贼有功,洪充被封为“太子太保”。嘉靖三年(1524年)仙逝,谥号为“襄恩”。

1923 1983 2043 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传略
癸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名虞程。明代成化戊戌科(1478年)任布政使参议,其为人刚正不屈,不怕辛苦,任劳任怨。任期内始终清白谨慎,自我约束。隐退后平时居生活刻苦节俭,不过问官府之事,孝顺父母,友爱朋友,淡泊名利,节操高尚。